“十二五”期間,國家倡導資源節約、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。對混凝土行業來說,實現綠色生產,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將來行業發展的總體趨勢。作為預拌混凝土行業走在全國前列的南京,目前已有10個攪拌站達到“綠色生產”標準,實現噪音、粉塵、廢水的零排放。8月,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記者來到“博愛之都”南京,采訪了南京混凝土協會會長張厚仁。
7月16日,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管理推進會在南京召開,會議以“綠色生產與可持續發展”為主題,將“綠色生產”推向整個行業。那么什么是混凝土的綠色生產?南京混凝土協會會長張厚仁為我們做了詮釋: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就是在保證質量、安全的前提下,能最大限度地實現節能、節水、節材、環保并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一種生產方式。以管理和技術為手段,對混凝土生產全過程實施控制,確保混凝土生產、運輸及使用的全過程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最小化。
目前,南京57家混凝土企業中,已有10個攪拌站達到“綠色生產”標準,實現噪音、粉塵、廢水的零排放。為了實現“綠色生產”,這些企業都建設了全封閉堆場和全封閉攪拌樓,降低噪音的同時還在封閉堆場頂部安裝自動噴淋系統,杜絕了粉塵污染;在粉料筒倉安裝收塵裝置,吹灰管采取硬式密封接口,防止泄漏;在廢料回收方面,配備砂石分離機,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,盡可能使用回收材料,減少排放;在攪拌站內還引進了生產廢水處理系統,對攪拌機、攪拌運輸車的清洗廢水及廠內回收廢水進行回收、沉淀、循環利用。除了以上措施,張厚仁還告訴我們,實現“綠色生產”不僅僅是生產過程中實現零排放,更要提高混凝土產品的耐久性,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,這樣才真正做到了“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產”!
預拌混凝土是建筑史上的一次革命
談起南京的預拌混凝土,這位見證混凝土行業發展的前輩自豪地告訴我們,南京市預拌混凝土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。1990年,國家將南京、杭州、廈門列為“八五”期間發展商品混凝土試點城市,南京市抓住機遇,加快發展,使混凝土從整個建設工程技術中最落后的一個環節,發展成為今天的一個獨立的產業;從分散的手工勞動發展成今天的工廠化生產;從單憑個人經驗、粗放作業發展到今天的全機械化、自動化以及具有現代化技術和管理水平的生產流程,這一系列變化被張厚仁稱之為“建筑史上的又一次革命”。隨后張厚仁還為我們分析了預拌混凝土的優越性:
第一,質量有保證。過去現場攪拌,都是憑經驗,使用袋裝水泥,粗線條的計量很不精確。而現在,所有的計量系統都是自動化的,每個工廠都有實驗室,有一套完整的質保體系,應用各種手段生產各種性能的混凝土。
第二,效率高。過去澆筑效率低,遇到需要連續澆筑的工程,幾百個人忙幾天幾夜。而且質量得不到保證,拆模的時候容易出現剝皮,易造成蜂窩馬面,狗頭洞。
第三,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。現在混凝土性能比較好,塌落度比較大,活躍性,流動性都比較好,自密實混凝土、自流平混凝土,基本不需要振搗。
關于預拌混凝土,張厚仁總結道:古時候人們使用秦磚漢瓦,水泥的出現是建筑史上的一次革命;現在使用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以后,提高了建筑行業的效率,保證了工程質量,是建筑行業的又是一次革命。
夀王”
非法采砂場的規模大小,也與身份背景成正比。“來頭大的,砂場就大,來頭小的,砂場就小。”知?